肌酐高,受损的肾脏功能还能修复吗?肾内科专家邓主任告诉你!
- 2023-08-29 17:55
- 网络
“肌酐高了点啊!”肾内科专家邓新瑞主任看过患者的检查结果后,指出变化异常的指标,启发患者思考近期病情管理中出现的问题。
首先你要知道肌酐是什么?它打哪来的?肌酐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。血液中的肌酐由两部分组成。一个是内源性肌酐,一个是外源性肌酐。
内源性肌酐指的是生物体肌肉组织中储能物质肌酸的代谢终产物。这个数值与肌肉容积和肌肉活动量有关。
据统计,一般机体每20克肌肉每日代谢产生1毫克肌酐。再加上人体的肌肉在一段时间内是恒定的,因此,内源性肌酐基本也是恒定值。
外源性肌酐与饮食有关。如果饮食中含有动物的骨骼肌,它也可以转化为肌酐。相关统计表明,食物中摄入的肌酐占比可达30%。当然,这不是一个恒定值,与饮食中的摄入量有关。
不管是内源性肌酐,还是外源性肌酐,都属于代谢产物,对身体来说都是“垃圾”,必须排出体外。它的排出路径是怎样的呢?
肌酐在血液中不与蛋白质结合,会被肾小球滤过后又被肾小管排泌。此外,除了肾脏,肌酐也可以通过胃肠道细菌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甲胺经胃肠道排泄。
所以,如果肾脏功能没有受损的话,稳定的内源性肌酐再加上饮食中增加的部分,大概率可以通过肾脏排出体外。即使稍有留存,也不会“积压”太多。
一旦肾脏受损,肾功能下降,那么排泄肌酐的能力就会下降。此时,经胃肠道排出的肌酐量会相应增加。因此,患者会出现恶心、呕吐等与消化系统疾病相似的症状。
但值得警惕的是,因为肾脏本身强大的代偿功能,使得肌酐指标相对滞后。只有当肾功能下降到1/3时,肌酐才会出现明显的波动,超过133μmol/L。
虽然看起来肌酐只是发生了“轻微”波动,但其实肾脏早已“千疮百孔”。原本能正常代谢掉的废物毒素,已无法在正常时间内代谢完,再额外摄入的话,指标就会立即显现,特别敏感。
相对于人体内部代谢产出的内源性肌酐,饮食所带来的外源性肌酐则完全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来调节。因此,倡导慢性病患者优质低蛋白饮食,本意也是为了降低外源性肌酐摄入,减轻肾脏负担,减少肌酐滞留对身体带来的伤害。
鉴于患者以往常常因肌酐上涨出现焦虑、血压升高的情况,为了解开患者心结,肾内科邓新瑞主任强调,“其实肌酐200μmol/L也可以,即使超过200μmol/L,也可以。除了关注肌酐涨了降了,更重要的是病情稳定。如果通过中药规律治疗,肌酐能常年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不再进展,也可以把疾病对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。”
郑州国医堂肾内科邓新瑞主任从事肾脏病临床、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,自研并验证数十个验方、单方,以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内科各系统疑难杂症。熟练掌握中医肾病常见病、多发病以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疾病的规范诊治,特别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、慢性肾衰竭等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丰富的诊断临床经验,并且倡导根据具体病因来治疗肾脏疾病,摆脱了传统治疗上的“万人一方”的弊端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yysn.com/yimei/5510.html

聚焦资讯
BRAND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