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:防疫也要“防抑”

  “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,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”。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,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引发重视。据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精神心理科医学博士赵蓉蓉介绍,来势汹汹的疫情加剧了当代人们的焦虑感,近期焦虑、抑郁患者相较于往日多了起来。

  小张(化名)就是其中之一。因为疫情原因迟迟不能复工,突然断了经济来源,房贷、车贷压力也纷纷而至。在持续两周情绪低落、提不起劲后,小张走进了新区医院精神心理科。医生通过详细的问诊及沟通后,考虑她目前可能处于一种抑郁的状态。

  那么,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干预治疗呢?

  赵蓉蓉医生说:“如果感觉自己最近状态不对,可以纵向地和往日作个对比,看有没有什么变化。比如之前可以轻松完成的简单工作,现在觉得比较吃力。其次,还有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——社会功能的受损,比如在生活、学习、交友方面出现问题。如果这些问题通过自我调节后,能够恢复正常就没有关系;但如果问题越来越严重,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,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,通过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建议来改善。”

  她说,除了焦虑、抑郁等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重视以外,家庭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。

  现在很多孩子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寄宿,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比较短,亲子关系基础比较薄弱。现在因为疫情,家长和孩子长时间待在一起,各种问题全暴露出来了。

  对于亲子关系的冲突,赵蓉蓉博士建议家长先做出改变,要明白自己是造成孩子情绪波动的最大因素。她建议家长首先要“共情”,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,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和出发点。其次,父母要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绪,并引导孩子用良性的方式发泄。最后,要和孩子做朋友,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孩子对自己的信任,这样才有可能缓和彼此之间的关系,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(许文军 邓莉华)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yysn.com/yejie/511.html

相关推荐

聚焦资讯

BRAND

热文榜

TOP